资讯 | 松桃供销社走出“三位一体”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新模式
| 招商动态 |2016-05-10
导 语
松桃自治县供销社把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,作为促进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的强力推进器,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合作生财”的转变,全县呈现出一派“建一个合作社、兴一方产业、富一片百姓”的新景象。
“我1994年开始在长兴茶厂当工人,当时月工资75元,全家5口人主要靠养牛、喂猪和种粮食糊口,年收入不足3000元,2009年月薪才增至500元。”长兴村村民姚元六谈到过去种茶的经历十分寒酸。2010年姚元六自加入长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任基地管理员以来,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,加上加班工资月薪可以拿到4000多元,是入社前的十倍。
正在长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采茶的工人
在长兴片区,一提起长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,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:“加入合作社,销路不愁,效益翻番。”
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,已经成为松桃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,通过引领农民“抱团”发展,实现了土地、资金的集中使用,不仅做大做强了产业,还促进了土地增值、农民增收。
长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
2015年,自松桃县被列为全省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,该县县委、县政府积极推进发展生产合作、信用合作、供销合作“三位一体”的新型合作体系建设,通过社有资产盘活存量、组建新型供销企业、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、拓展合作金融股金社、提级改造基层供销社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等改革,融合促进了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发展,走出了“三位一体”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新模式。其主要做法是:
根治“三大顽症”
一是根治“体弱”顽症,确保供销队伍体格健壮。调整年轻优秀干部作为县供销联社班子成员,新建镇(村)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站点254个,招募合伙人300名,激发了发展活力。
二是根治“体重”顽症,确保供销改革轻装上阵。2015年松桃县解决200万元作为供销综合改革经费,有效化解了供销社30多年的历史性债务,确保了供销综合改革轻装进行,激发了供销内生动力。
三是根治“贫血”顽症,注入供销发展新鲜血液。将现有资产盘活,转换成商品门面出租。推行资产招商引资,引入新鲜血液,根治了“贫血”顽症。
创建“四大平台”
一是创建供销社新型平台。组建松桃惠民、利农惠农等实体公司,盘活现有闲置资产,吸纳贫困户以土地等资源入股,将资源变为股权,建立“供销联社+实体公司+闲置资源+贫困户”利益链条循环机制,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。
二是创建股金社新型平台。积极动员贫困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、林地、扶贫资金等有效资产加入股金服务社,建立“股金社+有效资产+贫困户”捆绑“抱团”发展机制,初步实现了“资金变股金”,助推农民增收致富。
三是创建合作社新型平台。建立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合作机制,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,把贫困户作为股民,将贫困户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,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经营、产业发展、劳务服务等获得收入,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,初步实现了“农民变股民”。
四是创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。由乡、村两级负责发动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,并由县、乡、村相关技术干部组成服务中心队伍,负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。开通贵农网农村电商服务站,有效助力“松货”出山。
采取“五大举措”
一是强化组织保障。成立“三位一体”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。建立了县乡联动、部门协作、群众支持的“三位一体”精准扶贫工作机制。
二是强化要素保障。松桃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,用于供销公司资产服务平台建设、技术人员培训等;并积极争取上级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,有效整合农业、扶贫、林业、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,统筹用于供销综合改革。
三是强化示范带动。依托省级农业园区,以点带面,以“一城”、“两江”、“三山”、“五园”为试验示范,逐步在全县推开。
四是强化便捷服务。扶持资金实行申报审核制度,由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单位提出资金申请,经相关单位审核,再由主管部门复核通过后拨付资金。
五是强化督促检查。加强“三位一体”精准扶贫工作督促检查,并列入相关部门、乡镇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。
贵农网
让农民“贵”起来
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!
